60多年前,台灣光復,一名日籍老師隨著日軍撤退,留下心愛的女人在港口遙望,含著淚搜尋著情郎的身影……。
60多年後在恆春,日本來的公關友子得要在三天內組成一個超強搖滾樂團,好為日本超級巨星演唱會暖場,經過民代施壓,友子被迫用當地人組成樂團,然而民代找來的組合很兩光,六個團員年紀從13到83歲都有,來自各行各業,除了樂團主唱阿嘉有專業經驗之外,其他根本沒上過台,不過他們都超想上台表演 的,只是這樣不可能的組合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,大家的頭都大了……。
在此同時,表面兼差送信其實都把信堆在房間的主唱阿嘉,收到了一個來自日本,寫著「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」的郵包,他好奇打開,裡面全是日文,於是又把它丟回床底下,直到友子發現這個郵包是當年一名日本籍男老師寫給台灣愛人的情?,情牽六十年後終於寄出,於是要阿嘉一定要將這個郵包送到,只是,六十年的時代變遷,「海角七號」這個地址也早已不存在……。
樂團演出的時間漸漸逼近,遲到了六十年的情書主人也不知從何下手找起,而阿嘉與友子之間的情愫漸生,在這關鍵的三天內,這群小人物要如何實現他們的音樂、愛情夢想?
這是他們放手一搏的時候了!
昨天去看了傳言中賣座的"海角七號",
沒想到非假日還有那麼多人來看電影,
看完電影才明瞭為什麼會賣座,
因為它融合台灣本土的文化.音樂.語言及生活習慣,
感覺這些人.事.物就在自己的身邊...
音樂也是這部電影的重頭戲,
在演唱會的安可曲,
茂伯以月琴彈奏改編自舒伯特<野玫瑰>起音,
加上貝斯等現代樂器結合,
展現出來的音樂令人陶醉...
另外我從<海角七號>發現韓劇的影子,
片中和飯店, 酒, 拍攝景點結合,
讓許多影迷開始追隨劇中人的腳步,
<海角七號>成功的和商業結合。
聽說<海角七號>要出電影原聲帶,
聽說<海角七號>要開演唱會......令人期待